中国青年报北京5月11日消息,“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帮助所有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不要让刘翔成为姚明,也不要让姚明成为爱迪生。”在5月11日举办的“科技助力,以爱赋能——家庭教育开启新征程研讨会”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朱永新说,要善于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大力智能协办,中青校媒承办。
今年全国两会,“过度制造教育竞争焦虑”“建议开发未成年人专用手机”“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等话题,备受代表委员关注。研讨会上,教育学界、业界专家共同探讨家庭教育中的相关问题,为当代家庭提供解决教育难题的新思路。
实际上,生活教育是当下家庭教育中最易被忽视的一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首师大特聘教授孙云晓多年研究发现,生活教育和知识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他认为,家庭是生活的组织,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家校合作不应只有知识教育,还可以有很多积极的方面,比如追求立德树人,追求五育并举等。
家校合作的变化正在发生。今年以来,仅就学校里的手机管理问题,多地就出台了新规。实际上,手机只是终端载体之一,这些变化更多的是家校在应对互联网科技挑战的对策之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充分的亲子陪伴、亲子沟通可以降低科技产品给儿童的负向影响。家长和学校需要注重儿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关注孩子网络素养、休闲素养的培养,同时注重儿童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共建一个儿童友好的数字社会。
中国首档科学育儿脱口秀《静观育儿》撰稿人、主讲人,中科院心理所医学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罗静认为,科技不能看似减少焦虑,实则增加焦虑,而家长应该明白,人生不是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的不是要“赢在起跑线上”,而是教孩子跑得更长更远。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大力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赵昱鲲从自我决定理论出发,分析出中小学时期获得充足的自主感、连接感、胜任感的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拥有真正的自我、有积极生活的动力。
大力智能品牌创始人阳陆育也在分享中表示,培养自信、自主、友爱的“披风少年”,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培养自信的关键,则是不断地去加强对孩子做好事时的正反馈;此外,还要与孩子平等对话,保护孩子的健全人格。
在圆桌论坛环节,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智媒研究中心研究员梁骏提到,他大学期间曾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一所藏区学校支教,参与到当地孩子课堂教育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参与到他们的家庭教育中。在他看来,大学生可以从现在就去践行和传递“五育公举”的理念,扫除“唯分数”的误区,同时将这种观念延续到生活,乃至日后对孩子的教育中。
原标题:别让鸡娃式家庭教育埋没闪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