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航天课程太有意思了,下次我还要抢教机器人跳舞的编程课!”周六中午,刚结束武侯区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课程的魏莱兴高采烈地奔向等在校门外的妈妈,表达了继续学习其他课程的愿望。
在武侯区,学生不仅可以选择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的编程课,还可以选择棕北中学西区实验学校的消防安全体验课,这正是成都市武侯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区域教育资源服务新模式——“跨校场景开放,学生选课走班”。将单列在不同学校的教育场景资源开放共享,融入智慧教育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成熟资源的使用效益和功能价值百科,为不同学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提供多样化学习选择,服务区域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成长。
2019年开始,武侯积极探索区域规模化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在变革教育资源供给方式过程中发现,数字资源建设投入大、周期长,适切性却并不高。于是,武侯区将资源建设的重点转向了学校内部的各类实体场景,如博物馆、实验室、活动基地等。这些场景资源多数已经建设完好,但利用率却不足,育人功能大打折扣。将这些现有的场景资源在周末和假期进行开放和利用,不仅成本投入低,更能极大地丰富和拓展孩子的学习活动和内容。
教育场景资源开放融通,突破了资源的内容和形式,更突破资源的服务功能。实践中,场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持续运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匹配课程,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体验性课程活动,让学生“来有所乐,乐有所学,学有所获”。二是调配运维,一方面,开放场景的学校要将场景资源开放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确定每个教育场景开放时间,健全安全和应急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建设互联网的协同管理平台,实现多个场景统一预约、集中管理,实现学校、学生、家长多方参与的自主申请和全过程记录。
教育场景资源融通目的是促进学生学科学习,更要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主要围绕课程设计、自主选课、课程学习过程三方面开展。课程设计根据环境、展览内容,综合运用解说导览、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动手实践等方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自主选课上学生可以在线完成自动申请和调整,“一人一码”的电子门票不仅是学生上课的通行证,也是学生课外实践的积分凭证。课程学习不同一般课堂学习,是一种非正式学习,是对学校内正式学习和学科体系化学习的有益补充,体现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核心理念。
项目开放的第一个点位是武侯区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目前该基地面向小学高段和初中学生开设了6门课程,区内25所小学的236名学生参与了跨校走班课程,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际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主动提出希望将学校特色场景和课程加入到开放资源名单中,“电子书画”“巧玩悦生活”“巧心学中医”“VR消防体验”等多门课程将和期待已久的同学们见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场景加入,武侯区将建立场景教育资源地图,整合隶属于其他部门管理的教育场景,加大推广力度,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同时,充分调动师生服务积极性,将师生志愿服务纳入“个体数字画像”,为评价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购买第三方驻校服务,引入物联安防等信息技术媒介,创新运维方式,形成多元参与的协同运维机制,加大跨校场景资源开放共享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为其他区域提供可供参考的“武侯样板”。
责任编辑:常丽圆
原标题:校园场景开放学生选课走班